紅燒肉今昔
我外婆在世和媽媽在世時,,我是最不喜歡吃紅燒肉的,。不是味道不好,而是怕肥肉,。
我們的青少年時代,,買肉是要憑票的,也沒誰敢隨便買,。為了保證我們長身體,得到營養(yǎng),,家里的肉票都是零零碎碎用的,。買兩角錢來炒肉絲,,配點蔬菜土豆茭白之類,。也可買點肉糜,,加點豆腐燒一大碗,。這都算一道小葷了。燒紅燒肉,,只有春節(jié),。春節(jié)肉票是不能省的,,要做肉圓、蛋餃,。當然主要還是紅燒肉。一大塊五花肉,,燒時還加進水筍,,雞蛋(家中老人叫醬煨蛋),,悶燒出一大砂鍋,吃一個星期左右,。但我不喜歡吃里面的肉,,只吃筍和蛋,因為怕肥肉,。
下放皖北之前,有要好的同學請吃飯,,也是餞行吧,,就到他家中,,他媽媽燒一桌菜,說馬上去農(nóng)村了,,多吃點,,補一補,。那菜最重頭的就是桌子中間那一大砂鍋清燉蹄膀,,整只的,肉爛湯濃,。當年能買到這樣一只蹄膀絕對是不容易的,,可能天不亮就要去排隊。但我就是不敢下筷,,依然是怕肥肉。
那個對肥肉的恐懼是自小就有的,,一吃肥肉,就感到從喉嚨口一直油到后腦勺,。到農(nóng)村后,盡管油水少得可憐,,但對肥肉還是敬而遠之。某次村里辦喜事,,老鄉(xiāng)邀我去吃酒席,。一碗肉上桌,,是扣肉,數(shù)好的八片,,人均一片。我看全是肥的,,就不敢動了,。稍一遲疑,,有人一塊下肚,趕緊搶了我的那塊,,塞進嘴里。我倒是感謝他替我減了一個負擔,。
那時農(nóng)村沒油水,,農(nóng)民都喜歡吃肥肉,,一旦有機會吃肉,首選一定是肥肉,,連包餃子也是如此,。我們知青大概喜好與我差不多,買起肉來,,都是小排、豬腳,、內(nèi)臟,。后來到城里工作,,皖北人不像上海人那么秀氣,買肉至少一斤,,我們也不好意思叫人稱二兩,,大塊肉買回來,瘦的與蔬菜一起或燒或炒,,肥的就熬油,,做蔥油餅吃。
到上世紀80年代,,買肉不要票了,,便不顯得它有多珍貴了,大概就是那個時候,,開始不嫌棄肥肉了,。首先是對蹄膀的看法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。那時肉價便宜,,經(jīng)常買個小蹄膀來燒,。當?shù)氐奶惆蛉遣鸸堑模粋€前蹄才二三元,,買來紅燒,,無需什么技術,放夠料,,小火燜,。燒出來又酥又香,特別是那層皮入味,,再吃肥肉,,一點油膩感都沒有,入口即化,。于是慢慢地,,從蹄膀,到五花肉,肋條肉,。
退休之后,,年齡越來越大,對肥肉又加一份愛好,,因為牙齒漸漸退化,,而紅燒肉是軟糯入味,肥肉里油水全部溶入湯汁之中,,一點感覺不到油膩,。不過有些飯店做的紅燒肉不地道,肥肉是酥爛了,,瘦肉卻又干又柴,,明顯不是現(xiàn)燒,這樣的紅燒肉就倒胃口了,。
如今與朋友,、同學下飯店,基本上要點一份紅燒肉的,,而且從這個菜衍生出來的幾樣家常菜也受歡迎,比方梅干菜燒肉,、乳腐肉,、茨菰燒肉、百葉結燒肉,、栗子燒肉,、水面筋燒肉、竹筍燒肉,、土豆燒肉,,還有馬蘭頭干燒肉、馬橋豆腐干燒肉,,等等,。中心都是紅燒肉,但是燒出來受歡迎的卻是配料,,吃到最后那面筋茨菇百葉結竹筍等全部撈光,,只剩下幾塊肥肉。
中國人的紅燒肉,,發(fā)明者大概是蘇東坡,。他好像還寫詩歌頌紅燒肉。題目叫《豬肉頌》: 凈洗鐺,,少著水,,柴頭罨煙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時他自美,。黃州好豬肉,,價賤如泥土。貴者不肯食,,貧者不解煮,。早晨起來打兩碗,飽得自家君莫管,。
這是蘇東坡貶官到黃州,,見豬肉無人吃,價又賤,,不吃白不吃,就買來享用,,燒出來就是紅燒肉。一早就要吃兩大碗,,那味道真的是絕了,。而醬油這個東西正是宋朝開始制作的。 書成于南北朝的《齊民要術》中,,有介紹豬肉烹飪方法,,是大塊豬肉下鍋,加了酒,、大蔥,、鹽、姜,、豆豉,、花椒,獨獨少了醬油,,看來當年是沒有發(fā)明出來,。
然后小火慢煮,一直煮到肉呈琥珀色,,而非紅褐色,,所以,成不了紅燒肉,,盡管它“恣意飽食,,亦不膩,乃勝燠肉”,,比烤肉好吃,,但與紅燒肉不同,。蘇東坡燒肉,沒說紅不紅,,卻被當時人冠以“東坡肉”的名頭,,且一直流傳至今,就是紅燒,。
當然,,現(xiàn)在燒紅燒肉,不放醬油也可,,用焦糖色,。焦糖色用白糖炒出來,但并不甜,,燒時還要放糖,。看電視中那些大廚燒紅燒肉放起糖來用大碗舀,,一舀大半碗,,放那么十幾塊肉里,真有點怕,,不怕肥肉怕糖,,吃下去健康嗎?所以,,還不如自己在家里燒。
紅燒肉其實燒來燒去就一個味道,關鍵是要香,、糯,、酥、爛,。要有特別的味道,,就要加配菜,,比方梅干菜,,比方乳腐鹵,,比方學川菜,用酒釀代替糖,,再加上郫縣豆瓣,。其實,現(xiàn)在到飯店里聚餐,,點一大桌菜,,又是海鮮河鮮山珍,再上紅燒肉,,已經(jīng)沒多大意思了,。
真正去品一味紅燒肉,,最好是沒有別的菜,,肚子有點餓,此時此刻,,一碗紅潤油亮酥爛到家濃香撲鼻的紅燒肉,,加上一碗不軟不硬,、雪白晶瑩,、在燈光下泛出亮光來的粳米飯,,將肉與湯汁米飯拌勻了,那一口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,!包你“吃個老母豬不抬頭”,。
王仲翔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,不得轉載使用,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。
②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轉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,。


推薦閱讀
-
1汴水之濱 善如潮涌 08-10
-
2
-
31-5月宿州市民間投資增長17.9% 07-18
-
4上半年宿州市新設經(jīng)營主體48261戶 07-15
-
5
-
6宿州市16余萬脫貧人口穩(wěn)定就業(yè) 07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