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代人的“安居夢”
安居樂業(yè),,“居”是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,,也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,。老百姓幸福指數(shù)的提升,離不開“居”的重要保障,。古語云:“宅者,,人之本”。房子,,于個人而言,,它從不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場所,而是一種情感和精神寄托,,是一架通往溫暖生活的橋梁,,是心靈的棲息之所。實現(xiàn)“居者有其屋”,,對于每一個普通家庭來說,,都是件頭等大事。以我家三代人住房為例,,父親出生于上世紀30年代,,我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,女兒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,。我家三代人的安居從“居者有其屋”到“居者優(yōu)其房”發(fā)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,,“樓上樓下,電燈電話”不再是遙遠的夢……
老一輩的茅草屋
聽父親和母親說,,他們結(jié)婚后從爺爺奶奶的手中分得一間半茅草屋,。我至今還有印象,在綠樹掩映之中,,那是一間低矮破舊的茅草房,,屋里終年不見陽光,昏暗潮濕,,墻皮早已脫落了,,墻上凹凸不平,。泥巴壘起來的土墻,窗戶就是在土墻上掏幾個不規(guī)則的洞,,中間再插上幾根木棍,,沒有玻璃,也沒有塑料薄膜,,任憑風吹雨打,。屋頂上鋪的是稻草或麥草,平時最害怕的就是刮風下雨,,尤其是連陰雨,外面下多大,,房子里就下多大,,家里擺滿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,等雨停了后,,房子里還在不停地滴水,。此時父親會急忙爬到屋頂上,在漏雨的地方再塞些稻麥草,。由于經(jīng)常刮大風,,掀翻稻麥草屋頂是常有的事,父親還在屋頂上壓上大小石塊,。每當大風來臨,,我們?nèi)叶紩鰟樱盟盎蚰樑钃疄⒌轿蓓斏蠈⒌钧湶轁矟?,然后在四周吊上石塊,,以防大風將茅草屋頂掀翻。記憶中,,我家的茅草屋頂每年都要被刮翻好幾次,,而放置在茅草屋頂上的石塊有時不慎被風刮下來,還會砸傷人,。
隨著家里人口的增多,,茅草屋已經(jīng)不夠住了,父親又開始搭建更大的茅草屋了,。我清楚地記得,,父親修建了3次茅草屋。每一次,,全家老少齊上陣,,從幾公里外的地方挑著濕泥巴壘墻。沒有一兩個月是建不起來的,,而剛壘起來的土墻由于還比較潮濕,,須等幾個月才能入住,。泥土墻曬干后,便開始起裂縫,,漏風不說,,毒蛇、老鼠等動物經(jīng)常從墻縫里爬進屋里,,讓人害怕極了,,是我童年時的噩夢。更糟糕的是,,風吹雨打久了,,泥土墻壁淋雨后就會倒塌,而一旦遇上水災,,整個土房子大半截泡在水里,,茅草屋全部坍塌,只有重新再建,。最難受的是一到冬天下雪后,,茅草屋幾乎全被積雪籠罩了,只留下幾個黑洞洞的窗戶,,像一雙雙大睜著的眼睛,,詫異地打量著這個白雪的世界。此時,,凜冽的寒風吹進來,,如冰窖一樣的寒冷,讓人無處藏身,。
那時的茅草屋就像個駝背的衰弱老人,,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。屋里也沒有像樣的家具,,除了幾張睡覺的木床,,一張吃飯的四方桌及幾條長板凳外,再無其他物品,。父親的茅草屋就是這樣日復一日,、年復一年地陪伴父親過了大半輩子。這間茅草屋,,它記載著我的童年,,記載著我的夢幻。從我出生起,,就生活在茅草屋中,。茅草屋在我記憶的深處,這里充滿著我從小到大的歡聲笑語。至今父親仍留著半間茅草屋,,那是歷史的記憶和見證,。
我的小平房和小院
在茅草屋住了20年后,上世紀80年代,,我告別了父親居住的茅草屋來到了城里工作,。那時城里的樓房少之又少,單位臨時借給我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平房,。做飯的爐灶擺在門外,,房子中間拉塊布簾,里面擺張床,,外面擺張小飯桌,,吃、喝,、睡以及招待客人,,全在這間小平房里。由于房子太小,,沒有任何家具,親戚朋友來了我家連站的地方都沒有,。這一住就是七八年,。
上世紀90年代初,單位給所有成了家的職工每戶修建一套25平方米的小平房,。住在平房瓦屋下,,每當下雨,便能聽到淅淅瀝瀝,、凄凄然然的雨聲,。雨滴在上面,發(fā)出悅耳的叮叮當當?shù)穆曇?。我看平房前面有一塊空地,,并經(jīng)單位同意后,我自己修了一個小院落,,并在一旁修了一個小廚房,。修建的艱辛雖然沒有作家高曉聲在《李順大造屋》中描寫的那般曲折,但這間小院落對我的人生磨煉則是后半輩子沒有過的,。告別了那十來平方米的小平房,,一下子多了十多個平方米就寬敞多了,同時有了一個小院落,。這樣,,那兩間平房的面積就大了,除了客廳吃飯招呼來的客人外,還搭了一個小床,,以方便家里親戚來住,。“人間至味是清歡”,,當年住在平房的日子,,是一種簡單快樂的生活。雖然那小平房簡易粗陋,,但蘊含著低成本慢節(jié)奏的生活,,原生態(tài)的泥灶、柴火,、煙囪,、爐灰,讓那時的日子也很有滋味,。
平房也有諸多不便,。那時的廁所、沖涼房,、自來水都是公用的,,尤其是早上上廁所真是特別困難。平房也沒有空調(diào),,電扇也稀少,,夏天平房里太熱,于是在院里支塊床板,,一覺到天亮,。記得有一年春節(jié),我們到一朋友家去做客,。朋友在一家銀行工作,,居住的是樓房。那年頭,,我們這個小縣城樓房極少,,只有條件好的單位才給職工修住宅樓,還通有暖氣,。這是我們第一次到有樓房的人家里,,非常羨慕朋友?;丶液?,女兒經(jīng)常問我:“爸爸,今天我們?nèi)サ哪莻€叔叔家里,,不僅有暖氣和陽臺,,還有上廁所的小房子,不用去外面,哪像我們家,,冬天取暖生爐子,,上廁所要去外面,我們啥時候才能住上那漂亮的新樓房呀,!”我將女兒抱在懷里說:“很快會有的,,等著吧?!?/p>
不久,,單位集資修樓房,每家要出2萬元,。那時候的2萬元可是個不小的數(shù)字,,家里滿打滿算只有3000元,而且那個年代也沒有房貸,,只有靠親戚朋友借,。為了實現(xiàn)女兒的心愿,盡管妻子有些猶豫,,我還是從東家借到西家,,終于湊夠了2萬元。這是我們平生第一次住樓房,,盡管只有40來個平方米,,但一廳一室一廁一廚,我們很滿意了,。這套房子一直陪伴著女兒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學,,而那時的家具再普通不過了,,3人沙發(fā),、臺式電腦……
女兒的高層住宅樓
女兒大學畢業(yè)后在沿海城市成家立業(yè),結(jié)婚不久后他們就買了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樓房,。我當時建議他們先買套小的,,女兒說,現(xiàn)在歲月靜好,,還是一步到位,,雖然有房貸,但可以慢慢還,。因為有穩(wěn)定的工作和收入,,除了首付后,按期還房貸,,一切顯得輕松自如,。
女兒住的小區(qū)內(nèi),綠樹成蔭、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,溫馨而美麗,。小區(qū)內(nèi)有寬敞的停車場,在不遠處有幼兒園,,還有一所中學,,瑯瑯的讀書聲不絕于耳。樓下商鋪林立,,便利店,、大型購物超市貨物應有盡有,一切盡在眼前,。要說最便利的是交通,,寬廣的馬路上,樣式繁多的各色車輛來往穿梭,,像一條彩色的河在流動,,步行不到50米就是公交站,乘公交3站路就到了地鐵站,,而乘坐地鐵不到40分鐘就到了飛機場,。
由于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超前,女兒的房子裝修得很時尚,,擺設的新潮家具和家電讓人眼花繚亂:立式雙門大冰箱,、高清晰液晶電視機……入夜,我站在陽臺上眺望,,星光璀璨裝點著新的天籟,,遠處是高聳的摩天大廈鱗次櫛比,一座座高樓霓虹閃爍,,一條條縱橫的街道上車輛來往穿梭,,行人涌流不斷,一派繁榮景象,。是啊,,女兒趕上了好時代,一個愉悅的空間,、一種舒心的生活,、一方獨享的天地,都在這個新時代尋求到了最合適的表達,。
家在發(fā)生著巨變,,不變的是一代代人對美好幸福生活向往的初心。從茅草屋,、小平房到筒子樓,,再到如今的高層住宅樓……新中國成立75年來,,我們祖孫三代人的“安居”變遷史和走向幸福生活的軌跡,不僅生動而直觀地展示了新時代發(fā)展的步伐,,也唱出了廣大群眾的心聲,,更凝結(jié)了億萬大眾對于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?!鞍驳脧V廈千萬間,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,風雨不動安如山,?!币磺昵疤拼娛ザ鸥Φ南<剑缃裨谛聲r代早已成為現(xiàn)實……
■汪志
· 版權聲明 ·
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,,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(wǎng)發(fā)布,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允許,不得轉(zhuǎn)載使用,。獲授權轉(zhuǎn)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,。
②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。如因轉(zhuǎn)載的作品內(nèi)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,,請盡快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(guī)作相應處理,。


推薦閱讀
-
1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會議 10-23
-
2宿州市28家企業(yè)參加廣交會 10-16
-
3前8個月宿州市進出口總值40.4億元 09-29
-
4
-
5徐商高速公路宿州蕭碭段項目獲核準批復 09-28
-
6